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的实施意见 (2024—2026年

2024-07-15 VIEW:102
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,各区县 (市) 人民政府,市直机关各单位:
为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,推动物流提质增效降本,服务生产发展和居民消费,助力实现“三高四新”美好蓝图,根据 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“十四五”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》(国办发 〔2022〕 17 号) 等文件精神,经市人民政府同意,结合我市实际,特制定本实施意见。
一、总体要求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贯彻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要求,锚定“三高四新”美好蓝图,树立大物流和系统化理念,致力打造更加可靠、便捷、经济的供需适配、内外联通、安全高效、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,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流支撑。
二、工作目标
到 2026 年,全市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更加优化、供给更加充分、衔接更加顺畅,物流智能化、数字化、标准化、绿色化发展取得明显进展,现代物流体系初具雏形。
(一) 物流运行效率稳步提高。社会物流总额突破 5 万亿元;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的比率年均下降 0.3~0.5 个百分点。多式联运体系更加完善,公路运输占比有效降低。
(二) 物流综合实力大幅上升。中欧班列本省货物占比稳步提升;长沙黄花机场“非洲之路”和“RCEP 主通道”基本建成,航空 货 运 网 络 不 断 完 善 。 市 场 主 体 逐 步 壮 大 ,A 级 物 流 企 业 达135家。
(三) 国家平台建设成效彰显。力争空港型、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申建,陆港型、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稳步建设,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成效明显;快递示范城市基本建成,年快递业务量突破 22亿件。
三、主要任务
(一) 物流规划布局提升工程
1. 构建“3+4+9”的物流枢纽布局。锚定城市重大物流枢纽空间位置,推动形成“三园区四中心九集聚区”[1]的枢纽布局。
2. 构建“3+3+4”的物流通道布局。结合空、铁、水、公四种运输方式,推动形成“三场三港四方式”[2]的通道布局。
[1]“三园区”:金霞、空港、长沙西等三大物流园区;“四中心”:望城铜官、雨花东山、浏阳关口、宁乡双江口等四个物流中心;“九集聚区”:雨花跳马、岳麓莲花、望城丁字湾、长沙县青山铺、宁乡金洲、宁乡横市、浏阳高铁站、浏阳大瑶、浏阳金阳等九个物流集聚区。
[2]“三场”:承载航空客货运的长沙黄花机场、承载中欧班列 (长沙) 的长沙北货场、望城长沙西货场;“三港”:承载水运的长沙霞凝港、长沙铜官港以及“飞港”虞公港;“四方式”:通过水路运输、铁路运输、公路运输、航空运输等四种运输方式。
— 2 —3. 构建“1+2+N”的物流网络布局。在枢纽布局 (点)、通道布局 (线) 的基础上,依托全市总体空间发展格局,匹配综合交通网络体系,推动形成“一圈两级N节点”[3]的物流网络布局 (面)。(市自然资源规划局、市交通运输局、市政府物流口岸办、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、各区县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)
(二) 物流基础设施提升工程
1. 完善货运枢纽设施。统筹推进建设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,着力推进铜官港公铁水多式联运、中南陆港集装拼箱基地 (二期) 等重点项目建设。完善金霞、空港等大型物流园区周边路网布局,加快推进长沙北站三期、湘江长沙枢纽三线船闸工程等项目建设,实现道路、水路、航线等交通设施一体化发展。
2. 提升冷链发展水平。以建设长沙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契机,大力推进玉湖、丰彩、优合等重点冷链项目,积极引导存量冷库和新增设施互补联动。推广利用田间地头仓、移动冷链仓等设施,满足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商品化需求。完善商超、门店等末端节点设施,加强城乡冷链设施对接,构建安全高效便捷的冷链物流体系。
3. 提质仓储设施质量。加强规划落地实施,整合现有市域内
[3]“一圈”:在公路四环 (高速外环) 和机场、码头等主要物流站场布局大型物流园区;“两级”:形成三环以外布局枢纽 (中心、集聚区),三环以内布局城市配送中心、物流末端节点的物流层级;“N 节点”:指覆盖城乡的小型配送场所、末端营业门店、村级物流驿站等全域物流节点。
— 3 —仓储物流存量资源,鼓励主城区非必需仓储淘汰转移,规范新增仓储项目建设选址。推动仓储物流设施从传统平层仓储向立体化网格结构升级,支持高标准仓储设施建设。(市发展改革委、市交通运输局、市农业农村局、市市场监管局、市政府物流口岸办、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、各区县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)
(三) 物流运输方式优化工程
1. 提高铁水运输比重。鼓励铁路、港口、航运企业联合开展市场营销,加强铁水联运货源开发,推动铁路、水运企业与跨境电商、商品汽车、适箱散货等生产型企业服务对接,优化铁路、水运企业服务水平。推进铁水联运降低收费,着力引导企业提高铁水运输比重。
2. 发展多式联运。积极推进粮食、矿石、煤炭等适箱大宗货物“散改集”,有力推动大宗物资中长距离运输“公转水”“公转铁”进程,加快形成通江达海、畅通全球的公、铁、水、空多式联运服务网络。
3. 推广集装箱运输。完善集装箱公铁联运衔接设施,鼓励发展集拼集运、集装箱运输等运输组织模式,发挥铁路干线运输成本低和公路网络灵活的优势,加快形成内贸集装箱多式联运体系。(市交通运输局、市政府物流口岸办、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、各区县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)
— 4 —(四) 物流通道网络优化工程
1. 畅通国际通道。中欧班列 (长沙) 持续“稳规模、调结构”,坚持本省企业运输需求应保尽保。支持开展集拼业务,探索打造“丝路电商”示范点。稳步拓展空中航线,实现长沙黄花机场 T3 航站楼和第三跑道投入运营,完善通达全球重点国家的国际航空网络;开通第五航权航线;实施湘非航空货运通道“扩容提质”工程,助推湘非货运航线打造精品航线。持续推进通关便利,深化湘粤港“跨境一锁”快速通关模式,积极推进输港农副产品“跨境一锁”业务开展,加快区港联动信息化项目应用推广,实现快速通关。
2. 畅通区域通道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、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,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、成环成网。推进长吉、茶长、浏江等高速公路建设;加快长株城际铁路和长宁、长浏等铁路项目建设;巩固长沙黄花机场联通重庆、郑州、南京、深圳、杭州等城市机场的国内货运航线;加强长沙港与岳阳港、虞公港联动,畅通“一主两支”水运通道,推动实现干支衔接、通江达海。
3. 畅通城配通道。完善市域范围中小型物流中心、末端配送网点为支撑的两级配送节点,优化城市配送车辆便利通行政策、区域和时间,鼓励发展共同配送、集中配送、统仓统配等集约化配送模式。
4. 畅通农村物流通道。大力推进“快递进村”,支持整县推
— 5 —进、率先试点,打造“县级快递分拨中心—村级快递驿站”的直通农村物流配送体系。推动邮政、供销、快递等资源整合,力争实现“一点多能”村级快递驿站全覆盖。加快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,努力探索需求可满足、运营可持续、经验可复制推广的农村物流新模式。
5. 发展通道经济。依托中欧班列 (长沙)、国际货运航线、水运航线优势线路,瞄准进出口贸易需求,着力“引企业”“育企业”,鼓励和引导通道企业拓展货代、贸易业务;推动园区依托通道优势,大力招引培育生产和商贸企业,发展通道型产业,提高通道经济贡献度。(市交通运输局、市商务局、市政府物流口岸办、市邮政管理局、市供销社、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、各区县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)
(五) 物流主体企业培引工程
1.着力招大引强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瞄准世界 500 强和国内百强物流企业,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入驻长沙,增强集聚辐射效应。大力引进头部快递企业,致力打造快递企业区域总部集聚区。
2. 着力发展培育。支持物流企业延伸服务半径,拓展贸易、金融等综合服务,推动企业由单一仓储、运输业务向仓储、运输、贸易一体化发展转型;优化货运车辆在我市注册登记制度,壮大货物运输主体,鼓励网络货运平台发展,依法落实网络货运财税
— 6 —政策。支持高成长性民营物流企业做大做强,壮大一批多式联运经营主体,培育一批“入规上市”第三方物流企业。
3. 着力提高经济贡献。立足发展通道经济、平台经济,鼓励支持“仓储+贸易”“通道+外贸”“平台+产业”“货场+卖场”“物流 (快递) +总部”等运营模式,促进通道经济、平台经济辐射带动效应稳步彰显。鼓励和引导仓储物流企业拓展贸易、批零业务,成立结算中心,提高仓储企业直接经济贡献率。(市财政局、市交通运输局、市商务局、市政府物流口岸办、市税务局、市邮政管理局、市公安交警支队、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、各区县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)
(六) 物流科技赋能应用工程
1. 加强信息化建设。推广应用 5G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先进技术,推进“互联网+”物流模式创新。鼓励企业开展信息化平台建设、与政府平台衔接,促进信息匹配、数据共享、资源协同。
2. 加强数智化改造。支持物流园区和大型仓储设施等应用物联网技术。鼓励货运车辆加装智能设备,加快数字化终端设备普及应用。发展机械化、智能化立体仓库,加快普及“信息系统+货架、托盘、叉车”的仓库基本技术配置,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无人机、无人车配送试点。
3. 加强标准化推广。完善物流标准体系,加快标准托盘、标准周转箱 (筐) 等物流载具推广应用。支持叉车、货架、月台、运输车辆等上下游物流设备设施标准化改造。支持物流企业参与
— 7 —国际、国家物流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。(市交通运输局、市市场监管局、市数据局、市政府物流口岸办、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、各区县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)
(七) 物流安全绿色发展工程
1. 提升安全保障能力。持续推进仓储物流安全监管,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日常安全检查,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。开展仓储物流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,加大安全智能设备投入,支持企业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安全管理效能。
2. 提升应急物流水平。积极发展应急物流,依托重要物流节点,完善应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,建设一批满足多种应急需要的物流中心,扶持一批具有较强应急物流能力的骨干企业,打造一批平时服务、急时应急的应急物流基地,提升应急物资储备和运输保障效率。
3.提升绿色物流发展水平。围绕“双碳”目标,深化绿色物流发展理念,加快普及物流绿色技术装备、物流器具和包装材料,推广应用新能源城市配送车、节能卡车、电力叉车等,推进绿色仓库建设,实现仓储装备绿色化,提升物流行业资源集约化利用程度。(市发展改革委、市生态环境局、市交通运输局、市应急局、市政府物流口岸办、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、各区县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)
四、保障措施
(一) 加强组织领导。建立长沙市物流口岸工作联席会议机
— 8 —制,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召集人,市委金融办、市发展改革委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、市财政局、市自然资源规划局、市住房城乡建设局、市交通运输局、市农业农村局、市商务局、市市场监管局、市政府物流口岸办、市邮政管理局、市供销社、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、各区县 (市) 人民政府、自贸区长沙片区管委会等为成员单位,联席会议机制办公室设在市政府物流口岸办,市政府物流口岸办主要负责人为办公室主任。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、各区县 (市) 人民政府要建立对应工作机制,并明确相关责任领导、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。
(二) 加强政策支持。用足用好国家、省级物流发展优惠政策,出台市级支持物流业发展专项措施。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、各区县 (市) 人民政府加大对物流业的支持和培育力度,确保政策落细落实。
(三) 加强要素保障。加大用地支持力度,推进物流仓储用地布局专项规划落实,保障物流用地供给。做好物流发展金融支持服务,探索设立物流发展基金。强化物流高层次人才引进扶持和在职人员培训及继续教育,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。
(四) 优化营商环境。持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加强政府部门工作协同和信息共享。严格落实已出台的物流减税降费政策。简化通关流程,提升通关效率,加快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。
(五) 加强协调联动。市直相关部门、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和各区县 (市) 人民政府要形成合力,完善工作推进机制,解决物
— 9 —流企业在项目建设、招商引资、要素保障、资金政策、专业人才、税收优惠等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;要加强信息沟通,定期汇总工作进度,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。
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
2024年 6月 28日
(此件主动公开)
RELATIONNEW

联系人

电话:15874216188

手机:15874216188

邮件:zhulisha@chinajxg.net

地址:长沙市黄花综合保税区榔梨街道铭城绿谷产业园15栋602室

OVERSEASHOTLINE

AFRICA:

SOUTHEASTASIA:

CENTRALASIA: